如果安卓收費,對現在大熱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感謝前面二位對于阿里的認可,先亮明身份,利益相關,AliOS系統工程師一枚。
對于安卓收費這個消息,我覺得還有待考證。在這里,我談下在阿里做操作系統的想法吧。AliOS跟安卓一樣,都是基于Linux獨立開放,是專門為汽車打造的操作系統,與那些將手機安卓操作系統直接搬到汽車上來,就說自己是互聯網汽車的,我們有很大不同。
第一, 汽車的可靠性要求比手機高。目前在電子領域可靠性要求等級一般是:消費級(手機、電腦)<工業級(工控設備)<汽車級<軍用級。簡單來說,無論是汽車還手機都需要做可靠性測試。例如,手機只需要在室溫下測試全部功能是否正常,但是,車機需要在25°C,85°C高溫和 零下40度,進行高電壓,低電壓,正常電壓的全部測試。高溫耐久和低溫耐久測試中,手機需要在55°C 開機狀態是24小時,-20°C開機狀態24小時。但是,車機需要75°工作5天,-30°工作五天。
第二, 硬件(處理器)性能受到限制。高通、英特爾、AMD這些日常的手機、電腦的處理器,甚至是華為麒麟970、高通835等等這些一流的處理器,它們的工作溫度范圍智能在-10~50℃左右。然而,這都不符合車規級AEC-Q100標準認證。要達到車規級要求,在工藝制程和性能上絕對要妥協,所以必須要摒棄很多對于車機而言不必要的功能。
第三, 軟件開發的難度和差異。汽車除了對硬件的要求更高,軟件也不同。比如汽車車機要求啟動時間在10秒以內,達到點火即亮屏的效果,這就需要對系統的很多不必要的部分進行裁剪和二次開發。消費者常常會對手機系統,一鍵解決,但是車機系統刷新要一個小時。
第四, 成本和規模。手機軟件廠家給汽車開發系統根本賺不到錢,利潤很低。而傳統車企對軟件開發的經驗不足,投入的人力和資金都非常有限。
前幾天,在成都雙創會忙自家AliOS智能駕駛艙的亮相,也算是第一次以AliOS獨立出現,向普通消費者更形象化、可感知地展示了AliOS的實力。感興趣的各位可以看一下這個鏈接,了解我們的黑科技:
盡管安卓此次收費規則暫時不針對中國地區,但作為安卓市場大國,我國廠商及開發者必然頓覺“凜冬將至”,接下去是從頭開始自主研發,還是吞下受制于人的“惡果“,這一類似莎士比亞劇本的經典選擇題,想必纏繞心頭、不可斷絕。
就在前不久的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再次發揮“大炮”本色,直言不諱地指出“拿來主義不利自身建設,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讓人提心吊膽”。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依靠安卓底層開發GKUI車載操作系統的吉利而言,想必也已經感受到安卓收費一事將帶來的嚴重后果。安卓的突然轉身,也對像吉利這樣的眾多企業敲響了警鐘。
以現如今的智能網聯車的大環境來看,智能網聯車是互聯網、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道路交通等行業加速融合的新興產物。無論是榮威RX5的大獲成功,還是新造車勢力的大受歡迎,都不難發現,未來必將是互聯網汽車的天下。一入互聯網車深似海,從此傳統車機是路人。這一股浪潮雖從自主品牌掀起,但外國人也迅速抓準了這一趨勢,合資車企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主動擁抱智能網聯,神龍、福特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互聯網大牛們也不會輕易放棄這一風口,阿里、百度、騰訊也利用自己在互聯網領域的前瞻與先進性,先后推出自家的智能網聯操作系統,在汽車行業如三國一般三分天下。
行業轟轟烈烈,但說回今天的正題,國內大多互聯網汽車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安卓開發而來。例如騰訊的AI in Car、百度的Duer OS、吉利的GKUI等等。 一旦安卓的收費政策在中國正式落地,甚至禁用,那么國內使用安卓系統的網聯車該如何自處?無法想象。
車廠的另外一個選擇是阿里AliOS。兩年前一炮而紅的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就是搭載著這一系統。目前基于其打造的斑馬智行也剛完成了巨額融資,發展速記很快。像東風雪鐵龍、福特、觀致都已經在使用。
總的來說,無論是中美關系的加劇緊張,以及此次安卓的收費政策,算是給國內車廠提了一個醒,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不能偷懶。就像華為,雖然現在使用高通的芯片,但同樣也在大手筆投入麒麟的研發。
上一篇:從北京到保定做大巴在哪里坐,從北京站怎么到
下一篇:目前PSA標致雪鐵龍為什么沒有2.0T以上排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