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晉商風云一時出現了很多富商,其中的首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晉商最有錢的是八大家:縣的喬家、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介休的侯家、祁縣的渠家、臨汾的亢家、介休的范家和太谷的孔家。
這八大家很難說誰最有錢!
一般認為,可能是太古的曹家最有錢。
太古的曹家是白手起家,以船幫、駝幫和票幫為中心,擴散到多個行業。船幫主要針對日本貿易,駝幫則做蒙古和俄羅斯的茶葉貿易,商幫、票幫是在原有典當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有 800 多家分公司,光駱駝就 30000 多頭,堪稱清朝物流界的順豐。
當年紅軍打到山西是,曾經打了一些當地的土豪,被他們的富裕驚呆了。
紅軍這一路從江西走過大半個中國到山西,什么沒見過。
但看到土豪家中埋藏重達幾百兩一個的大銀元寶時,也驚呆了。
當時紅軍將領認為山西土豪雖主要是繼承祖先的遺產,也算富得流油。
一些很普通的農村土地主家,都能有8匹一色的馬匹,專門用于出門見客。這在其他省份是不敢想的。
但是,即便晉商如此富裕,仍然比不了廣東十三行的伍秉鑒。
最有錢的應該是伍秉鑒,他是廣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的當家人。
伍秉鑒不僅僅是當時清朝首富,也是世界商人中的首富。
生前他所經營的怡和行壟斷了中國的對外海上貿易,又通過旗昌洋行涉足美國鐵路工業。
我們說說他的歷史。
其實怡和洋行名氣極大,在滿清和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比今天什么中興華為都要牛得多。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廣州巡撫宣布凡資金實力雄厚的行商繳納一定白銀,便可注冊為“官商”,代官府包攬對外貿易,并代征關稅。最初有十三家行商注冊,就被稱為“廣州十三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洋人來華貿易只準通過廣州一口,這一政策讓廣州十三行壟斷全國的對外貿易。
當時滿清仍然是世界上的大國,全國的貿易被他們13家壟斷,想不富裕都不可能。
伍秉鈞家族先開始賣茶葉(他們本來是福建的茶商),隨后成為鴉片中間商。
1830年為例,這一年怡和行賣出的茶葉是50800箱,占的份額是整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買的茶葉里面18.6%,價值127萬兩。
然而,茶葉貿易相比鴉片有差了很遠。
在1838年,當時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高達1400噸,基本都是從廣州入關,怡和洋行是最大的鴉片中間商。
1834年,洋人對伍秉鑒的各種田產、房屋、店鋪、銀號及運往英美的貨物等財產估計了一下,共約2600萬銀元(鷹洋,是當時中國通用銀幣)。相當于清廷近半年的財政收入
而在這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不過七百萬銀元。他在珠江南岸溪峽街的伍氏花園,堪與《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媲美。
美國學者馬士說,“在當時,伍家的資產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財富。”。
有意思的是,伍秉鑒通過販賣鴉片賺了大錢,但鴉片戰爭開始,他卻堅決支持滿清政府作戰。戰后,伍秉鑒曾獨自承擔《南京條約》中外債三百萬中的一百萬,朝廷恩賜三品頂戴。
但有趣的是,林則徐封鎖商館,斷絕糧、水等供應時期,伍秉鑒暗中供應給外國人食品和食水。
看來,伍秉鑒究竟是不是愛國者,只有他自己知道。
伍秉鑒在1843年病死在廣州,
上一篇:晉中市的哪個縣最有名?
下一篇:從晉中太谷到平遙古鎮和介休綿山去玩,怎么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