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后補貼時代”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政策推動下茁壯成長,新能源車產量占比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有專家預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在兩三年內平穩退出,讓位于市場,讓市場自由選擇未來的發展路線。
隨著整個產業步入“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與機遇?產業鏈上中下游如何攜手共進? 
業內專家和投資人共同把脈行業,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光明,“后補貼時代”加速了行業低端產能出清、強者恒強的格局,未來的投資機會仍然豐富多彩,部分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還在崛起中。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7%和138.4%。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2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2.4%和149.2%。
低端產能加速出清
展望2018年中國經濟金融政策,貨幣政策將轉向抑泡沫、去杠桿與防風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都將是中國高質量經濟的新動能。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機會。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綜合考慮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后的產業政策、國家戰略,市場均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機會。“后補貼時代”可能帶來短期陣痛,但從長期看,政策驅動過渡到消費驅動,能夠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有品牌的全球競爭力。
面對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行業普遍認為需要回歸汽車發展本質——控制好成本和提高品質是關鍵。行業集中度提高,強者恒強,同時也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高成本、低品質的低端產能逐漸出清。有技術優勢、市場優勢、資金優勢的企業才能在“后補貼時代”的環境下勝出,行業從“百花齊放”逐漸過渡到“寡頭競爭”。
未來的機會在哪里?國產替代的高端材料、器件和裝備,前瞻性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是未來重要的三大投資方向。在政策大背景和市場容量下,中國要做到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占世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0%以上,則國際化市場是未來的重點突破領域。
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從近期3年資本市場的數據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并購重組規模大于直接投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鋰電行業出現了多次并購案,平均12天出現一次并購,前十大并購合計達到285億元。
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進入2.0時代,以并購整合為主,橫向縱向布局,強調產業鏈的協同作用。
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投資2.0時代,以并購整合為主,重視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對做大做強做優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上一篇:新能源車還能上藍牌嗎
下一篇:混合動力車免購置稅嗎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