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王健林5億投資的董明珠汽車,發展的如何了
由于董明珠認為國產汽車“粗制濫造”所以【銀隆格力汽車】幾乎面臨破產由于【銀隆格力汽車】幾乎面臨破產所以董明珠認為國產汽車“粗制濫造”雙標題怎么理解都可以,不過銀隆格力汽車基本確定是涼了,與王健林投不投資關系不大,這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從誕生之處就決定了現在的結果。
銀隆汽車的核心業務是鈦酸鋰電池的研發生產以及電動客車(大巴車、公交車)的生產,銀隆鈦酸鋰并沒有絕對的核心技術,技術是源自僅4億元即可收購的一家美國電池小公司【奧鈦】。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于動力電池,所以銀隆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
鈦酸鋰電池有循環重放次數多、容量衰減速度慢的明顯優點,不過金屬鈦的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全球十佳的動力電池基本沒有一個主攻鈦酸鋰,而在全球十佳中排名第二和第九的又是國產動力電池品牌。
銀隆的量產大巴車初期在各地充當公交車使用,雖然有快充的優勢但受限于動力電池的高昂成本導致了裝機量太小,長線汽車勉強能夠行駛70~80公里、短線汽車行駛30多公里就需要充電,對于規模較大的城市而言這些車不夠單趟一次的通行。而其他品牌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大巴車可以正常行駛接近300公里,且鐵電池的制造成本很低所以整車價也更加合理。
其次銀隆客車的質量問題頻發,電控系統以及電子配置的故障率比較高,很諷刺的是與格力合作之后汽車空調還頻頻出現問題,或者駕駛區域太冷乘員區域太熱、或者反之。
有這些問題的銀隆客車在被短期使用之后,大部分地區的大巴車或換回燃油動力汽車或使用其他品牌的新能源大巴。
面對這些危機的銀隆幾乎走到了發展的邊緣,銀隆的創始人與格力的董明珠也從深度合作到罵戰不斷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最終以格力和銀隆的決裂決定了這個品牌的發展方向。而且銀隆創始人股權也一度被司法凍結,董明珠拋出過銀隆創始人非常侵占資金超10億的話題,所以這家車企基本是看到結局了。
外行跨界汽車制造領域成功的案例不多,即使有也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格力已經錯誤了這個機遇了。所以董明珠造車只是特殊階段資本趨之若鶩,但結果一定會是笑話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而已,不用過度解讀。
(1)康恩迪客車公告:
董明珠是中國有良心的企業家。是國際明星企業家。中國的國寶。向董小姐潑臟水的人,別有用心,是現代賣國賊。上一篇:如果投票讓滴滴從此以后消失,你會投票嗎?
下一篇:大家都10號復工嗎?剛接到通知客車停運了,是不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