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政前方丨通車十周年,膠州灣大橋給大青島
十年的時間,膠州灣還是那個膠州灣!大橋還是那個大橋?給青島帶來了什么?讓我想想?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膠州灣大橋已經通車十周年!當年架設大橋的初衷很明確,就是在膠州灣上建設一座聯通兩岸的便捷通道,進而有效促進大橋兩岸的經濟文化社會交往!讓天塹變通途,給兩岸人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談論膠州灣跨海大橋就不得不說另外一個重要工程膠州灣海底隧道,同樣作為連接膠州灣兩岸的重點工程,這兩個工程2011年先后開通運營。從十年間兩工程的車輛通行情況已經能夠看出了問題!
如果你在街頭隨便采訪一些開車的市民,許多人也許和侃侃一樣十年時間內就沒有一次是花錢走膠州灣跨海大橋?唯一的走過兩次的也是在節假日期間免費通行時上去的!與之相反膠州灣海底隧道反而花錢走過幾次!
是不是挺可笑的?相信這種情況絕不是個例!其中的原因無外乎通行費太貴了!雖然兩者的通行費都多次下調,下面是最新的,兩者通行費比較。
膠州灣隧道通行費具體標準為:一類客車(7座及7座以下)通行費調整為10元/車次;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車載裝置(ETC),通行費為8元/車次;
膠州灣跨海大橋一類客車(7座及7座以下客車)青島至黃島東30元/車次!
也就是說以私家車為例走海底隧道比走跨海大橋每車次少20元,用ETC的話少了22元!別小看這20塊錢的差距!直接讓多少車敬而遠之,寧可繞路走青蘭高速和海底隧道!
還記得有首歌嗎?星星還是那顆星星喲,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喲, 梁也還是那道梁……收費永遠是人們心中最大的阻隔,雖然那里有座橋!可是在老百姓心中無橋!是不是挺可惜呢?
2011年6月30日,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膠州灣大橋建成通車,至今年6月,已開通運營十周年。十年來,山東高速人堅守“心用在橋上,橋放在心上”的初心,勇于擔當作為,保障大橋安全暢通,為公眾提供了高品質出行服務。截至目前,大橋已累計安全通行車輛約1.1億輛次,日均通行流量從2011年1.45萬輛增長到2021年4.84萬輛,增幅約3.3倍。大橋共計減免綠通車輛約107.09萬輛,減免通行費約1.9億元;節假日共計免費通行193天,減免小型客車通行費約3.16億元;疫情期間減免車輛約305.57萬輛,減免金額約1.11億元,彰顯了山東高速集團的使命擔當。
十年來,大橋運營單位——山東高速青島發展公司充分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實現對大橋的科學管養。一是采用人工監控和智能自動報警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全路段電子巡查,同時改進ETC設備,增加復式車道,提高車輛通行效率;二是建立“2030”快速清障機制,清障車輛20分鐘到達,30分鐘完成清障,通車至今,共清障救援3200余車次,為群眾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建立養護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大橋健康監測系統,養護信息化系統累計錄入派工信息930余份、巡檢巡查信息650余份、橋梁技術狀況110余條,健康監測系統累計采集約9.5T相關數據,以及多份月度、年度和特殊事件評估報告,為大橋結構運行評估積累了第一手數據,也為橋梁長期的科學運營養護提供了有利支撐。四是圍繞以膠州灣大橋為代表的北方冰凍海域橋梁養護運營管理開展一系列科研創新工作,科研課題數量逐年增多,科研平臺先后搭建成型,走上了“以科研促養護、以養護育科研”的良性發展之路。
十年來,膠州灣大橋工程質量、安全、運營經受住了考驗,不僅為山東半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更彰顯了中國橋梁工程建設的非凡實力。大橋榮膺我省首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連續三年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摘得“李春獎”、“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中國企業新紀錄”21項、國際橋梁工程領域最高獎“喬治理查德森獎”,成為我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十年來,大橋腹地已發展成為青島市重要的環膠州灣經濟產業帶,大橋成為青島、紅島、黃島、膠州“四城聯動”大青島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交通命脈。2020年3月30日,山東高速代建的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提前6個月建成通車,為上合示范區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增添了動力。2021年6月19日,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建成通車,青島北岸城區和市內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
(內容及圖片來自山東高速網站)
上一篇:假如從某收費站上高速,在高速上繞行一大圈又
下一篇:黑河變身“鏡面”城市,客車受阻爬犁上道, 你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