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旅游金融布局受質疑,旗下提錢游被指變相高息砍頭息
近期,同程旅游運營的現金貸產品“提錢游”引發不小爭議。用戶反映需購買"借款提速包"方能正常授信,被質疑為“隱形高利貸”。該行為被指認為“砍頭息”。
提速包的必要性質疑
胡芳的經歷令人質疑網貸平臺提速包的必要性。如不購買提速包,借款申請往往受阻于信用評分不足之故。然而,若提速包可提高信用評級,為何每次借款均需購買?用戶的交易記錄與支付流水顯然足以證明其信用狀況,如此強制消費的行為是否合理?
提速包的實際操作
關于提速包的購買歷程,讓人頗感困惑。據胡芳女士表示,該服務費并不在初始借貸金額內扣除,反而需在貸款發放前提取。相比之下,劉然先生的遭遇堪稱直接,他申請了價值1000元的貸款,最終僅得801元,因其中199元已被視為提速包服務費。此舉形同“砍頭息”,顯然不合常理。
同程金服的回應
面對公眾的質疑與媒體的關注,同程金服的葉南星表示,提速包項目是在資金緊張時期推出,旨在節省消費者排隊等待時間。同時,他也坦承,此項服務受到用戶負面反饋及大量投訴,因此已被暫停。然而,這樣的解釋能否令人信服,或者僅僅是一種危機公關策略?
提速包下線后的狀況
盡管7月中旬已不再推出提速包服務,然而“提錢游”在借款業務上尚未得到圓滿解決。部分用戶經歷,即使已無提速包可用,但實際借款仍面臨困境。對此,同程金服市場運營總監王婷解釋稱,資金路由問題或引發放款暫停現象。此舉引發公眾對提速包下線真實性的質疑,是否存在其他隱秘操作尚待揭曉。
用戶權益的保障
在此背景下,應如何確保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呢?監管機構是否有必要深入調查"提錢游"的資金運作模式?用戶每次的借貸行為,不應被視作平臺獲利手段,而應遵循公正與透明原則。若非如此,這類看似便利的借貸服務終將演變為用戶的沉重負擔。
未來的展望
此時,我們需要深度思考,同程金服應如何進一步完善其借款服務并贏得消費者信任呢?在現今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確保消費者利益與企業生存持續性之間達到平衡,無疑是每家金融科技企業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上一篇:張家界天門山五日游: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心靈之旅
下一篇:沒有了
